
新闻动态
两年前ChatGPT刚出来那会儿,整个职场圈都炸了锅。企业HR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,满世界找一种叫"AI提示词工程师"的神秘物种。
这岗位听着玄乎,说白了就是教人怎么跟AI聊天——您得把需求拆解成AI能听懂的"婴语",再根据它的回答像调教鹦鹉一样反复修正,直到掏出满意的结果。
那时候这行当可太吃香了!国外给开25到33万美金的年薪,国内北上广深的互联网大厂,新贵们张嘴就是50万起跳,最高甚至喊出百万年薪。
我朋友公司当时招了个提示词工程师,天天啥也不干就坐工位上跟AI唠嗑,同事们看他眼神都像看外星人——这年头会聊天就能年入百万?
可您猜怎么着?这才两年光景,这岗位就从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了。现在翻招聘网站,这类职位比大熊猫还稀罕,偶尔冒出几个岗位,薪资也拦腰砍到30万上下。更扎心的是,有些公司干脆把相关职责塞给运营岗当添头,连独立岗位都算不上。
这落差比过山车还刺激,背后原因其实特简单。首先得感谢AI自己争气,进化速度堪比火箭升空。两年前跟AI对话得像教三岁小孩认字,现在直接扔本《新华字典》让它自学都行。就拿最近爆火的Deepseek来说,界面友好得像老年机,输入框里敲句"帮我写个年会发言稿",分分钟给你整出八百字小作文,还自带排比句和金句。
其次要怪就怪这届网友太争气。当年需要专业工程师才能玩转的Prompt技巧,现在成了职场新人必修课。我表弟去年毕业,找工作时把"精通AI对话"写进简历,面试官反手就甩给他个案例:"用AI做个市场分析报告"。小年轻噼里啪啦一顿操作,二十分钟交卷,面试官看得直嘬牙花子——这活儿以前提示词工程师得捣鼓两小时!
说到底,AI技术普及就像手机摄像头进化史。十年前会调单反参数是门手艺,现在大妈拿手机都能拍出滤镜大片。提示词工程师的遭遇,不过是技术平民化的必然剧本。当年能玩转Excel函数的都是办公室红人,现在连保洁阿姨都会用VLOOKUP对考勤表。
这事儿给咱们打工人提了个醒:别被新技术的风口迷了眼。前两年元宇宙概念火的时候,VR内容策划师、数字人建模师这些岗位也是高薪难求,现在呢?元宇宙公司自己都凉得差不多了。倒是那些老老实实学Python、练数据分析的,反倒在职场寒冬里活得滋润。
不过话说回来,技术浪潮里也不全是泡沫。就像提示词工程师这个岗位,虽然通用型需求锐减,但在医疗、法律这些专业领域,既懂行业知识又会调教AI的复合型人才,现在还是香饽饽。说白了,AI不是要取代人,而是要取代不会用AI的人。
所以下次再碰到什么"百万年薪新岗位",咱们先别急着眼红。掏出手机下个最新AI工具,自己上手玩两天,说不定您比那些持证上岗的提示词工程师还溜。毕竟在这个AI工具免费化的时代,最贵的从来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您持续学习的好奇心。
Powered by 1分快3回本导师怎么玩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